拟募资12亿!半导体“独角兽”启动IPO市占率国内第一!
日期:2025-07-18 19:57:03 作者:admin 阅读
日期:2025-07-18 19:57:03 作者:admin 阅读
(以下简称“上海超导”)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超导科技于2011年在上海张江成立,注册资本5.17亿元,是一家专注于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高场磁体等前沿科技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超导已成长为全球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年产量及销量均超过千公里,并获得允泰资本、精达股份、上海知识产权基金等机构的多轮投资。根据上海市新材料协会2025年2月出具的证明,公司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2022-2024年连续3年排名第一。
1854年,彼时已实现财富自由的美国商人菲尔德,决定要在美英之间铺设一条海底电缆。
历经5次失败,甚至倾家荡产,直到1866年6月底,“大东方号”和抓钩船起航,成功钩起丢失的电缆,经过拼接与修复,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终于建成。
电缆接通后,每分钟可传输8个单词,这一成就让北大西洋不再有时差,被人们誉为“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直到1960年,大洋彼岸的中国才开始研究超导,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我国超导材料应用已走在世界前列。
据创始人朱佳敏介绍,上海超导对高温超导的探索从1987年就开始了。在“十一五”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功能层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
2010年底,上海交大克服了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镀膜工艺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百米级第二代YBCO高温超导带材制备工艺。
基于此,2011年10月,时年36岁的朱佳敏博士,承袭了上海交大的超导技术,与洪智勇博士共同成立了上海超导。
公司的工业量产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最初,其超导带材良率仅30%,流过的电流分布像心电图一样上下波动,根本无法销售。公司技术路线处于团队内部怀疑、推翻、重建的“生死关头”。
直到2014年,经过不断的攻关与研发,上海超导开发出在低温高场性能上全球领先的“第二代高温超导(YBCO)带材”,经三方认证性能高出当时国际最好的产品约25%。此外,其自主研发的世界一流的低阻/无阻接头技术,使高温超导带材的产业化进程得以进一步加速。
成立至今,上海超导科技已完成四轮融资。其中,2014年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创丰资本。此后七八年间,公司并未继续在一级市场补充弹药,直到2021年,长年从事股权投资的马韬,筹划并完成了上海超导的并购重组,引入包括以上市公司精达股份及主流投资机构为主的投资人团体。
2022年初,马韬担任上海超导董事长及法人,全面负责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的制定和团队管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又于2023年7月,获得来自允泰资本的D轮融资。
在科学家的计划中,高温超导电缆是高温超导材料率先实现产业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而上海超导十多年投入全部精力就“死磕”一件事——把超导材料做好。
2017年,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EAST)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上百秒的稳态高约束运行模式,这一成果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轰动一时。
托卡马克,作为实现核聚变的关键环形容器,对特殊的高温超导带材有着刚性需求。“没有这些又细又薄的超导带材,是无法做出超20特斯拉的高场磁体的。”马韬说。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家公司具备供应超千公里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能力,上海超导是其中唯一实现产能快速扩张的企业,也是公认性价比最高的。其产品能在零下233℃以上保持超导状态,性能远超传统材料,被比作核聚变装置的“材料心脏”。
上海超导在多年研发和生产经验的积淀下,形成一条基于脉冲激光沉积(PLD)镀膜方法的超快速超导薄膜制备技术,其高温超导薄膜沉积速度达到了100nm/s,为同类技术的3倍以上。
官网信息显示,上海超导已为全球180多家单位提供产品与服务,与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中科院电工所、美国MIT、德国KIT、英国TE公司、新西兰RRI研究所、能量奇点、联创超导等国内外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合计分别为74.24%、87.45%、81.93%,客户集中度较高。
到2025年2月,根据上海市新材料协会出具的证明,公司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2022-2024年连续3年排名第一。
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4年,上海超导营业收入分别为3,577.99万元、8,334.19万元和23,952.56万元,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高达158.74%。
据公告显示,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上海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一期)”,拟投入募集资金12亿元。该项目计划新增6000公里产能,2027年目标总产能达到2万公里。其中,浦东基地规划年产能1.5万公里,预计3年内实现50亿元产值。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超导解决了多层次、纳米级镀膜工艺及原材料、前道工球盟会艺、后道成型封装等方面的难题,填补了国内高端制造生产装备上的空白。
其产品在下游应用领域,更是支撑了一批示范性项目,包括全球三个电压等级最高的不同类型的超导限流器、全球首个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全球首台兆瓦级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全球磁场最高的全超导磁体、全球首条35kV公里级超导电缆等。
“一根超导电缆可替代九根相同电压等级的传统电缆,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电网的架空线入地策略所面临的地下廊道不足困难。”马韬表示。
根据智研咨询,2016年我国超导材料行业产量307.8吨,到2022年超导材料产量增长到了1420.8吨,2022年我国超导材料行业需求量1684.2吨。因此,超导材料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一,填补国内空白。目前,我国的高温超导材料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上海超导科技的上市,将填补国内资本市场的空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这一领域。
其二,引领产业升级。高温超导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上海超导科技的上市,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产量,带动整个高温超导产业链的发展,推动高温超导材料商业化,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
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马韬信心满满:“高温超导的下游市场还未成熟,仅一个高强磁场就可能衍生出上百个产业,如核磁共振、磁悬浮列车,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新的应用冒出来,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